十六国时期配资知名股票配资渠道,第一个政权是前赵,其创始人刘渊为匈奴出身。刘渊以汉族自居,建立了自己的政权,并多次发动对西晋的进攻。最终,在刘渊的儿子刘聪的统治下,前赵成功俘虏了两位晋朝皇帝,并摧毁了西晋政权。然而,刘聪及其继任者刘粲的荒淫无道,导致政权动荡,频繁屠杀宗室和大臣,最终引发了靳准之乱。刘姓宗族在平阳几乎被满门抄斩,刘渊的族人刘曜从长安接管了刘汉政权,并改国号为赵。
与此同时,刘聪原先手下的羯族将领石勒逐渐崛起,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。石勒在靳准之乱后脱离刘聪,逐步与刘曜形成对峙之势。石勒自封为赵王,但由于比刘曜稍晚称赵,后世称他为后赵。
刘曜当年在长安时,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世子刘胤,深得刘聪宠爱。刘胤英勇过人,雄才大略,原本预期会继位。然而,在靳准之乱后,刘胤失踪,杳无音信。刘曜即位后,由羊皇后所生的刘熙被立为太子。不久后,刘胤竟意外归来。原来刘胤在乱中逃亡,途经匈奴黑匿部,历经磨难才勉强返回长安。刘曜见到自己深爱的世子归来,痛哭流涕,随即宣布废除刘熙的太子之位,由刘胤继任。
展开剩余74%但此时的刘胤,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纯真少年。他经历了无尽的痛苦与磨难,心境已变,决定拒绝刘曜的好意,坚决表示绝不愿继承太子之位。刘曜为之感动,不禁泪流满面。正当父子俩情深意切时,石勒派遣使者送来了消息。
尽管刘曜领导的军队达二十余万,他的军事战略却常显保守,难以展开有效的进攻。与石勒过去的友好关系使得刘曜未曾想过与石勒为敌,而石勒则大有志向,意图吞并天下。此时,石勒的将军石佗从雁门出关,接连攻占北羌王盆句处,多次掠夺牲畜和牧民,这激起了刘曜的怒火。刘曜感到无法容忍,决定亲自出征,派遣中山王刘岳为先头部队追击石佗。
在河滨之战中,刘岳成功击败了石佗,并斩杀其首级。逃散的几千名后赵军士兵,被赶至黄河之中溺死。黄河自古以来成为战争中的悲剧见证,许多战争中的失败者最终都投向了黄河的怀抱。刘岳胜利后,决定围攻洛阳。历史上,前赵的皇帝几乎都对洛阳情有独钟,刘渊、刘聪均曾围攻此地,而这次轮到刘曜亲自上阵。
洛阳,这座西晋曾经的都城,防守固若金汤,并非易于攻破之地。其守将石生虽为名将,却冥顽不化,未能顾及全局,导致部队伤亡,眼看石生即将步石佗后尘,石虎率领大军急驰前来。石虎虽为直来直去之将,但这种硬碰硬的风格反而让刘岳不知所措。刘岳的失败消息传到刘曜耳中,顿时令他勃然大怒:“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,若不教训他一番,岂能得知自己几斤几两!”
刘曜随即调集大军前往支援,然而,风云突变,刘曜夜观天象,预感到即将发生灾难,于是匆匆撤兵回长安。刘岳与其部队却未能及时撤退,被石虎俘虏。石虎以礼相待,将刘岳送往襄国,而刘岳手下的数千名士兵则未能幸免,全部被坑杀。
刘曜回到长安后,没过多久,石虎再次进攻。这次,石虎没有针对北羌王,而是直接向山东进发。石虎兵力迅速突破济源县,前赵的五十多个县纷纷投降,没过多久,他就攻入山西蒲坂。刘曜见状,只得亲自出征。长安城交给了皇子刘胤,但刘熙作为太子,年纪尚幼,难以独挡一面。
当刘曜带领十万大军前进时,石虎并未表现出惧色,依然带领三万兵马与其对阵。正当对峙之际,天意再次作弄刘曜,突然起风。刘曜心生不安,决定撤兵回长安。石虎趁机渡过黄河,开始逼近长安。刘曜的军队在高侯与石虎展开了激烈的战斗,结果石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,刘曜的兵力几乎全军覆没,自己则被迫逃入洛阳。
然而,刘曜依然未能认识到形势的严峻,继续拖延时间,令石勒抓住了机会。最终,石勒率领三路大军对刘曜展开攻击,而刘曜则因醉酒失策,在马背上与后赵将领石堪碰面。石堪迅速带兵对刘曜展开追击,刘曜在混乱中被俘。此时的刘曜早已失去斗志,成了囚徒,寒冷的冬天使他瑟瑟发抖,依旧不忘向石勒求情。
石勒给予了刘曜不小的优待,但刘曜依旧无视石勒的命令,坚持劝说刘胤守城。石勒此时已无耐性,最终决定杀死刘曜。刘曜死后,刘胤带着遗憾逃向西北的天水。然而,就在刘胤准备集结军队时,前赵的将领蒋英投降了后赵,导致刘曜的江山瞬间倾覆。刘胤后悔不已,却依然前来攻打长安,结果却再次失败,逃入天水。
然而,天水也未能成为刘胤的避风港。石虎率军紧随其后配资知名股票配资渠道,最终捕获了前赵的宗室大臣,并将他们一网打尽。刘渊自建立前赵以来的二十七年,最后却以自己和刘曜家族的惨死告终。这二十多年的帝王生涯,最终换来的是血腥与遗憾,葬送了多少忠良之士的生命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方道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